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广东省 > 湛江市 > 徐闻县旅游

灯楼角

旅景网  [ 字体: ] [ 手机版 ][ 查看地图 ]
灯楼角

(滘尾祥光)灯楼角,旧名称为尾角,位于徐城镇西南海滨,徐闻盐场灯楼工区东南2至3公里处,三面环海,有一角状沙滩前伸入海。该角与海南岛临高角对峙,海峡宽12海里,为海上交通要冲。该角西南方和东南方海中均有险礁暗石。光绪十六年(1890年)于此地建造灯塔,故得名。

该角面积约3000平方米。这里有银白的沙滩,玲珑的贝壳,洋人留下的房屋、水井遗址,并有挺拔的绿椰,葳蕤的木麻黄,婆娑的路兜勒,悦目的山花野草。建国后重建的灯塔圆简形,高15米,浑身洁白,活像白玉砌成的宝塔耸立在角上,雄伟醒目。每当晨曦初照时,海面一片金黄,角上也披上了金光,绚丽辉煌;斜阳西坠,晚霞挂彩时,灯塔闪光,海面上一片血红,给围堤、盐田、林梢抹上梦幻般的色彩,显得神奇、恬静而瑰丽。

在这里可观晨曦夕阳下的佳景。放眼西南海面,有时可看到奇特的“排浪”。“排浪”数里长,象银色的长堤,一道接一道,从海面远处滚滚而来,煞是壮观。

灯楼角名字的由来正是由于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灯塔,但此灯塔除了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,还有着厚重的历史。鸦片战争时期,灯楼角已是一条黄金水道,外国侵略者开始觊觎它。清宣统三年《徐闻县志》记载:“灯楼,县西南九十里,在角尾嘴,光绪十六年法国商人建立,夜间虽大风雨,灯光常明,轮船来往看之定方向。”法国人除了建灯塔,还在灯楼西北25米处建起一座面阔20米,进深7.4米的7间洋房。1938年,-徐闻县政府为了抵御日寇的进攻,毁了灯塔,后来,洋房也被拆毁。据当地群众传说,当年法国人曾雇佣附近男女村民二三十人为他们服务,至今中法混血儿后裔还在。如今,残存的断壁残垣默然而立,诉说世事的沧桑。

1980年,有关部门重新修建了一座高16米的圆筒形灯塔。1994年3月,省海事局建起一座十层36米高的六角棱形灯塔。这座灯塔成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标志。

灯楼角与海南临高角遥相呼应,两角相距12海里,共同扼守琼州海峡的西出口。在当地渔民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:相传很久以前,临高角居住着一位美丽的渔姑,她与灯楼角一位英俊的青年深深相爱。他俩隔海相望,通过海涛传送发自肺腑的情歌,但因大海的阻隔,他们始终难以相会。于是,他俩下决心要筑一条堤堰,把灯楼角与临高角连接起来。他俩顶风斗浪,搬石移礁,手磨破了,脚磨烂了,终于感动了海龟和海鸟,海龟背来了大石头,海鸟用嘴衔来了小石块,层层叠叠垒起礁石堤堰,不断向大海里伸去,眼看快要合口了,被巡海的夜叉看见了,竟呼风唤雨,把快要接口的堤堰冲垮,这对恋人殉情大海。男的变成灯楼角,女的变成临高角,岁岁年年长相望。

灯楼角古称“关滘尾”,意为两水分合处。灯楼角尖尖的沙洲是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分水线。分水线是神秘的,让人每次看到她的身姿都不一样。潮大潮小,潮早潮晚,东风西风均会形成不一样的分水线。琼州海峡半年潮西,半年潮东,于是分水的沙洲便左右摆动,东挪西走,当地人把这看成是吉兆——鲤鱼摆尾。“这片海是两重天哦!”当地人说。分水线两边的水温、水色都不相同。两边水流相对,波涛涌起时,就形成相互拍打的“十字浪”。游人常常连呼神奇:“这有点像海上‘中英街’哦,同一片海,对着海南的与对着越南的,如此不同。”

灯楼角铭刻着解放海南的功勋。1950年3月5日19时,40军118师352团的一个加强营799名勇士,由师参谋长苟在松和营长陈承康率领,登上由林望炳等80名船工驾驶的13条木帆船,从这里启渡打响了解放海南渡海作战的第一枪。出征前,军民举行了气壮山河的誓师大会,同饮壮行酒,40军军长韩先楚还亲自到海边送行,并给渡海勇士赠送“渡海英雄营”红旗。3月6日14时,加强营在海南岛白马井0成功。3月26日19时,40军118师352团2937名指战员由琼纵副司令马白山和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,登上由徐闻400多名船工驾驶的81只木帆船,再次从这里启渡,经激烈战斗,次日拂晓在海南澄迈县玉包港强行登陆成功。

用时参考

半天

门票

免费

开放时间

全天

景点位置

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

>>登云塔

为您推荐:徐闻县旅游-徐闻县文物古迹-徐闻县十大景区-徐闻县全部景区-徐闻县特产-徐闻县美食-徐闻县地名网-徐闻县名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