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时的信阳鸡公山,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。在一段时期内,这里曾有美、英、法、德、俄等23个国家的传教士、商人等建造的近500幢别墅,故有“万国建筑博物馆”之称。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,目前遗存的老别墅有上百幢,它们构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山中建筑奇观。
2014年鸡公山近代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鸡公山建筑群的形成,与一个叫李立生的美国传教士有关。
1890年,原名丹尼尔·纳尔森的李立生,从美国来到湖北汉口。
1902年平汉铁路通车后,铁路经过信阳鸡公山,他开始在河南信阳传教。1902年10月21日,李立生和同伴施道格,首次踏访鸡公山。
据鸡公山管理区旅游文化局局长何军介绍,李立生的女儿玛莉在她父亲的传记中写道,由于天气炎热,他们在当地很不适应,李立生刚出生的小儿子李敦礼不幸染上的热病,差点死去。这件事使李立生下决心寻找一处可以避暑的地方,他首先想到了信阳人常常提起的鸡公山。第一次的探访,鸡公山的山势让他们印象深刻,认为这是一处绝佳的避暑之所。
1903年9月15日,李立生和施道格通过贿赂信阳知州,购买了鸡公山长1.5公里、宽约1公里的山场,他们在此兴建了4幢别墅。第二年,施道格又购买了方圆2.5平方公里的土地,建了两幢别墅。
随后,西方传教士和商人纷至沓来,一幢幢风格各异的石头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冒出。
到1905年年底,鸡公山上已建有英、美、法、俄、日等国洋房27幢。但这些别墅的建造,没有经过官府批准,是违章建筑。
朝廷知道后,震怒,严令查办。最后,清政府将鸡公山土地及建筑全部估价赎回租赁。传教士所购山地,则被单独划为“教会区”,享受治外法权。
那时,骄横的外国人不允许中国人在别墅区行走,-也不能进去查其户口。鸡公山俨然成了中国的一个公共租界。
现在,鸡公山景区管理处还收藏着一块“租界碑”,这里被学者称之为汉口租界的“界外飞地”。
保护
2006年,鸡公山近代建筑群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。根据2007年至2011年国家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结果,鸡公山尚遗存1903年至1949年间中、美、英、俄、日、德、法、瑞典、挪威、丹麦等23个国家建设的风格各异的近代建筑及其构筑物119处。
2013年5月,国务院(国发[2013]13号)公布鸡公山近代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延伸阅读: